紧紧围绕学校“品牌深耕年”的总体工作目标,顺应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推动学院科学工作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学校科研品牌。旅游文化学院于3月17日下午召开了“AI赋能科研与AI学术诚信”交流会。会议由李秀霞副院长主持,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学院教师围绕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应用进行广泛探讨与分享。房迪结合自己科学研究,认为AI能快速对大量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还能生成文献综述,帮助教师快速掌握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闫贺认为教师要根据自己研究需求,合适的选择使用不同AI工具和技术;AI擅长处理和分析海量、复杂的数据,能发现数据中的潜在关联和规律。刘昕璐认为利用AI结合自己想法,能快速形成研究思路,提高科学研究效率等。
房迪现场分享
闫贺现场分享
刘昕璐现场分享
会议尾声,李秀霞对老师们能够快速掌握AI手段并正确使用的能力表示高度赞赏,强调了AI技术在高校科研中的强大功能和重要意义,人工智能应用于科学研究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她重点结合自己在科学研究中,利用AI在文献梳理、数据处理、跨学科研究、模拟与预测进行了尝试,认为AI赋能科研,提高了科学研究效率,但智能技术应用也带来了学术诚信的新挑战,存在概念混淆、数据隐私保护等问题。因此,她强调学院教师要建立科研素养与批判性思维的复合能力,将人类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知识用于对AI结果的评估、分析和进一步拓展,确保技术创新与学术伦理的动态平衡。她对下一步AI赋能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强化AI赋能科研规范性和创新性,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新探索、新动能,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成为旅游文化学院科研新高地。
本次交流内容丰富、讨论深刻,进一步加深了学院全体教职工对AI赋能科研的认识,强调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理念,体现教师对新技术的热情,积极探索创新AI赋能科研新形式、新内容,推动了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助力旅游文化学院科研水平高质量发展,为文旅教育、文旅产业研究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