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院教师收看了“两会”,积极关注两会动态,并针对“两会”要点内容进行讨论交流。
院长刘雅文发表了看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数字,尤其令人欣喜若狂、心情庄重、心怀梦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这些数字说明了我们取得的成绩,令我们欣喜若狂。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全国人民戮力同心、奋楫笃行,战胜国内外各种艰难险阻的成果,令人心情庄重。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这些数字令我们心怀美好的梦想,这些数字的完成,将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近了一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要以做好本职工作来为这些数字的完成贡献一份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主任陈冬颖发表感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作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牢记从教初心,担好育人使命。在今后的思政课教学中,要贯彻好两会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上好新时代思政课,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思政课教师应有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魏娇发表心得:满怀期待地聆听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到很激动,同时也很振奋人心。对过去的一年我们在国内、国外多重挑战的情况之后保持稳定的增长取得了成绩感到很骄傲和自豪。对接下来“稳中求进”的规划倍感信心十足。从两会中我们感受到了对百姓的关怀,切实关注民生,对低收入人群、对税收制度的改革等等政策的相继出台,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牛丽丽老师发表心得:聆听了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去年工作回顾中,他提到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疫苗全程接种覆盖率超过85%。这样的一些数据时,让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在国内外面临严峻的挑战时,我们却能够取得如此的可喜成绩,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的。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展望未来,我们仍应信心满满,一起向未来。
巩硕老师特别提到:总的来说,今年的两会更加突出了民生的风险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民生问题,这也就体现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国家对基础建设的重视。全国人大的立法、协商、监督和指导作用在不断地完善和现代化,社会的保障工作将不断改善,意味着中国国家职能将更加不断人性化,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步和发展。
王禹、袁伟达、杨芳硕、周玉、李霄、赵敏、陈玮廷等教师也分别就“两会”的不同内容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表示要持续关注“两会”盛况,体会精神,关心国家大事,将思政课教学与时事紧密结合起来,并将重要的国家大事融入到教学之中,第一时间让“两会”精神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
供稿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撰稿人:刘露遥 审核人:刘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