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抗疫|师生齐心抗“疫”让线上教学有智慧、温度和担当
发布人:人工智能学院  发布时间:2022-04-14   动态浏览次数:67

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课程:传感器与数据采集

班级:物联网1960701、02

教师:邹津婷

疫情突袭而至,党员教师更显担当时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同时也兼任2019级物联网专业班主任,在疫情期间的教学设计中,做到三不忘,即不忘育人初心、不忘关爱学生、不忘使命担当,完成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线上教学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塑造的重要任务。

课程教学按照“1:3:1”的模式设计实施,课前一段抗疫故事分享,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师生共同汲取前行力量;课中云上直播+任务驱动+虚拟仿真+互动答疑,突破学生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线上学习所有障碍;课后24小时在线多渠道答疑,降低了学生疫情期学业焦虑情绪,提升教学实效。结合课程中“空气质量传感器应用开发”的章节内容,详细说明教学设计过程。

课前,分享学习强国中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的《长春抗疫》视频短片,通过短片与同学们互勉,我们每个人都是战“疫”中的同行者,扛起我们肩上的责任,凝聚起不畏风雨无阻的强大力量,必将取得战疫的胜利。同时带领学生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呼吁大家保持作息规律、睡眠充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缓解焦虑、释放压力。

课上,采用腾讯会议云上直播课堂,与学生全程互动。首先,结合学习通的课前测试总结回顾知识点,针对作业中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分析本节“办公室空气质量采集系统设计”任务内容,师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分别为甲方委托设计方和物联网技术公司设计工程师,过程中随机互换角色。活动开始,设计工程师与甲方代表多人视频在线进行项目沟通会,其他人辅助在聊天框中提出产品设计问题,对话中针对任务中系统的产品需求、功能设计、周期、预算等问题进行全程互动,教师在平等对话中起到随机追问的主导作用。

活动后,会根据互动结果,师生完成共同设计“办公室空气质量采集系统”系统硬件框架,并开始进行硬件系统PCB设计及虚拟仿真验证,通过高密度的线上实践任务与课程线上实践资源包的配合,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动手、互相讨论,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程指导、引导和启发,保证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同效。

任务中,办公室环境情况设计里加入因疫情消杀而产生的酒精、氯气等气体的检测,引导学生加强疫情防护意识,用专业所学知识参与到抗“疫”中,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热情。

课后,教师布置线下作业、上传课程视频、开放交流平台,学生自选回看时间、自选答疑时间,实现由简单规定到任务驱动的转变。教师通过微信、QQ、学习通等方式建立“私信”24小时答疑通道,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种任务驱动、24小时暖心答疑,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动力、自主管理能力,催生了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

在这场无声的抗“疫”教学战场,《传感器与数据采集》课程的线上教学“1:3:1”设计,实现了课堂任务驱动全过程、自主学习占主导、沟通交流无障碍的互动课堂,学生全勤到课堂、参与度高、积极性强,教学效果不打折,让线上教学充满了智慧、温度和担当。